面向智慧教育的慕课学习:问题与优化策略

发布机构: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时间:


面向智慧教育的慕课学习:问题与优化策略

简婕  杨平展  陈菲菲  王丽珠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本文基于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习者的慕课学习体验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国大学慕课”和“慕课中国”两个平台的4门课程进行学习,分析学习者从注册课程到完成课程的整个过程,包括课程的选取、资源的搜索、学习作品的完成、论坛交流、最终成绩考核等。并从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两个方面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慕课;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一、引言

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1]。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产物,从最火热的慕课元年2012年开始,经历了喷发、质疑、反思、发展的过程,现如今的慕课已经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慕课能快速兴起并发展和当今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教育需求加大等因素紧密相关。据报道,2016年我国慕课用户数规模超1000万,拓展知识面是在校用户和在职用户使用慕课学习的共同动机,在校用户倾向于接触更多优质资源,将慕课作为课堂的补充,而在职用户则主要为了提升工作技能[2]。教育部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的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可见,慕课构建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极大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教育资源共享的今天,慕课作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之余的重要教育补给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的构建慕课学习环境,本研究将从学习体验的角度,选取“中国大学慕课”和“慕课中国”两个平台的4门课程进行学习,分析学习者从注册课程到完成课程的整个过程,包括课程的选取、资源的搜索、学习作品的完成、论坛交流、最终成绩考核等,从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两方面总结归纳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二、慕课学习中的问题:学习体验的视角

(一)学习过程中的“难”“繁”“烦”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学习过程是不同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面向整个学习过程的。在一些微课、慕课、以及一些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支持服务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支持服务这一概念是由我国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远程教育机构(院校)为指导和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的总和,它是连接学习者和教育机构的纽带[4]。在智慧教育理念背景下,面向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支持服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情感支持,技术支持,资源支持,管理支持等等。学习者在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中,才能以良好的状态顺利的完成学习,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学习,师生分离是其特点,在此模式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控制降低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通过在不同慕课平台的学习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与调查。我们提出以下问题:

1.“难”:补充资源不完善导致资源获取困难

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习者通过登录慕课平台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些视频中大都是一些短视频,虽然学习者观看了这些视频,但是它很少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集中于我们要学习的一些知识点,周回回(2015)曾提出,慕课为学习者提供微视频课程内容,通过利用大家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何在碎片时间及时总结整理并消化,学习的质量如何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5]。慕课平台中提供的视频资源都是为教师讲授服务的,很多慕课平台会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参考文献,这些资源只是单方面向学习者传递教师的授课信息,针对性不强。如图1为慕课中国平台上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课程参考资料中面向读者的教材网站,在其参考文献中只提供参考书目和其他慕课链接,这些教材体现出版本多,差异性不明显等特征,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资源针对性不强,选择过程中比较盲目。资源针对性不强导致学习者的很多学习都是泛泛的学习。在进行慕课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些课程资源一般都为静态资源,很少通过现在常用的社交媒体为学习者推送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补充性的学习资源,而且,有些课程虽然提供了一些课外资源,但是学习者在获取时很困难,这些提供的课外资源慕在课平台上很少对其进行分类,导致学生找这些资源时费时费力。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课程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因此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导致其学习是浅层化的学习。

图1  《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参考资料.png 

1  《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参考资料

2.“繁”:功能应用不足导致学习便利性不强

通过学习发现,慕课平台功能缺失也是很大问题,比如在我们在慕课中国平台上学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典课程《幸福的科学》时,语言此时会成为最大的障碍,我们需要辅助工具来辅助学习,如词典,在慕课平台的网页端上并没有设置这样的功能。还有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听到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需要进行记录,在网页终端上我们不能记笔记,需要我们先将慕课网页关闭,在打开其他相应的工具,这样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李晚晴(2016)通过总结国内外慕课平台提供功能提到,慕课平台各有特点,但是也存在相应问题,其总体功能设计简单,提供的效能工具较少,如书签、日历提醒等[6]。从各个平台课程上来看,平台功能模块设置相对简单,为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3.“烦”:单一在线交流方式导致交流意愿低

在慕课学习时,我们发现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基本上是很少的,论坛交流基本为单向交流。大部分学习者甚至不会和教师产生交流,慕课虽然使用了网站内部论坛、邮箱等工具进行交流,但是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论坛中提出问题不一定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问题可能因缺乏交流而无法解释清楚,所以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下降。而且国内很多慕课课程的导语多以通知、命令的语气呈现,让学习者感觉比较生硬,从而降低了学习者学习兴趣。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C语言程序进阶设计》课程来说,我们统计了第一次课程到第四次课程的论坛发帖量、教师参与并回复帖子的数量以及助教参与回复论坛帖子的数量。如表1所示。参与课堂的人数庞大,发帖量整体而言比较少,教师和助教回帖量极低。

表1  《C语言程序进阶设计》论坛统计表.png 

1  《C语言程序进阶设计》论坛统计表

(二)学习评价中的“盲”“浅”“低”

随着慕课的大规模开展,大家对慕课的学习评价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需要通过考试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慕课这种新型教育方式来讲,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慕课的学者已经将自己的经历投入到慕课学习评价的研究中来。慕课的学习评价研究也是有效缓解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的一种途径,如果不对慕课学习评价进行研究将影响着慕课的发展。当然慕课学习评价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慕课课程质量评估标准的缺乏;如慕课平台技术评估标准的缺乏;对学习评价研究的缺乏等等。因此,对慕课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笔者在学习慕课过程中发现了慕课学习评价中的如下问题,针对以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 “盲”:缺乏前测导致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开课之初并不会对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进行测评,任何人只要完成在线注册,即可参加该课程学习。所以导致很多没有知识基础的学习者盲目选课,不能领会学习内容,无法完成该课业,这可能是造成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2. “浅”:缺乏学习过程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很表面

以往慕课的学习评价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总结性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课程多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课程练习题、单元测试和课程考试,但是这样的方法很难反应学习者的真实水平。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世界优秀影片赏析》课程评价,从它的评价标准中可以看出,客观题占比较大,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评价赏析的能力,通过单元检测客观题并不能确认学习者确实掌握课程精髓,应多以主观题为主。如图2所示。针对课程内容数量和质量也没有明确评价标准,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课程讨论质量比较低,而且,我们发现在论坛中有些同学为应付讨论将别人心得粘贴到论坛中。在发帖内容数量中,我们可知参加本门课程的人数为12078人,我们截选了回帖量最多的几个帖子可知,最多回帖量为276条,与总体相比回帖人数较少。如图4所示。这样的评价从整体而言缺少对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效果不好。

图2 《世界优秀影片赏析》课程评分.png 

2 《世界优秀影片赏析》课程评分

图2 z 《世界优秀影片赏析》课程评分.png

图片3.jpg3  《世界优秀影片赏析》论坛回帖数量

3. “低”: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缺失公平性

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其参与学习的人数也是很庞大的,大批量的学生和有限的教师,导致教师工作量巨大。因此慕课一般采用机器评分的方法,但是机器评分仅限与客观题目,大部分的课程内容机器评阅还是无法实现。另一种便是学生互评,学生评价他人作品时存在评价效率低,综合素质低,对相关课程内容不够了解等情况,任洁(2016)提到在慕课模式下同伴互评的影响因素在于互评者的主观意愿、语言文化以及知识水平等[7]。因此以上问题可能导致评价将有失公平。

三、提升慕课学习体验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慕课学习过程的策略

裴晓杰(2012)提出,慕课中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它也是慕课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慕课整过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者在良好学习支持服务下才能以良好的状态和进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8]。因此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是解决学习者高退学率和低完成率的重要策略。下面就是针对上诉问题提出的相应优化策略。

首先,在资源支持方面,慕课平台要根据课程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此时还要注意该资源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有针对性。除了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服务之外,还应及时更新和分类资源支持服务,可利用学习者比较常用的信息推送工具如微信、QQ等为学习者及时推送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方便学习者即使了解课程相关信息。课程的设计者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支持的同时,还应给出相应资源的链接,缩小学习者搜索的范围,帮助学习者快速获取学习资源。

其次,在技术支持方面,慕课的课程呈现通过网页实现,网页终端可在慕课平台中设计提供词典、笔记、讨论框等常用工具,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避免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切换网页和工具而分散注意力。慕课平台在使用之初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使用软件硬件视频培训,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这方面技能。

再次,在情感支持方面,关于师生的面对面交流问题,有很多国家远程教育已有相关经验。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设置相关的教学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及时和相关教师沟通交流,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教师可以定期去某些大学做讲座,如山东大学的王震亚老师在他设计的慕课《人人爱设计》中,他设计的非常好的一点是,他会定期的去选择参与他课程学习的学习者较多的学校去做定期演讲,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还有老师来到学校进行解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方式在网上有一个很好的反响。其次就是在评论区,如果老师能抽出更多时间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这样对学生的鼓励作用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如何在慕课开展过程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和支持学习者提高学习质量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因此对慕课学习过程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优化慕课学习评价的策略

针对在慕课学习评价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在学习者登录慕课平台之后,开始正式学习之前,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等等进行测量,并且针对测量的结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建议,针对相同课程不同难易程度对资源进行分类,根据学习者能力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其次,对慕课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评价方式、内容的多元化,不应该仅仅只有测验和考试,还可以加入更贴合实际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功能区域,方便学生上传学习成果,学习者可在此区域分享和了解他人作品、成果或心得等等,评价内容应该是多维的,除了考察知识技能外,还应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该及时进行了解,及时反馈,使学习者不断改进。

再次,对于慕课学习的评价方式上,我们要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该课程的实景情况考虑一种可行的办法。对于学生互评的合理性,在Coursera和edX两大平台,所有学习者在评价别人作品之前,需要通过一个测评,测评达到某个分数时,才有资格评价别人的作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分数时,是不具备评价别人作品能力的,通过这样的打分训练可以提高同伴互评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结论应该具有引发人们反思过程、调整方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对慕课课程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四、结论与展望

结合两个慕课平台上4门课程的学习体验,本研究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难”“繁”“烦”以及学习评价中的“盲”“浅”“低”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想让慕课发挥其价值,我们就不能忽略慕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上和学习评价上进行改进,还可以建设适应慕课教学模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与其他新型学习模式相互借鉴等等。只有不断改进问题,才能实现慕课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开发出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慕课,才能实现慕课本身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 引领教育信息化走向人本主义情怀[J].现代教育,2016,(1).

[2]2016中国慕课行业报告发布,2016用户数规模将超1000万[EB/OL].

https://www.jiemodui.com/N/62348.html

[3]王颖.“慕课”课堂中两大学习过程的知识可视化应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4,08:49-51. 

[4]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5]周回回.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6]李晚晴.教师培训类MOOCs学习支持服务研究-基于传播者与受众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7]任洁,刘勐.慕课学习环境下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8]裴晓杰.远程教育中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与实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湖南品铭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31-8554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