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教学交流辅导与资源共享模式实践与理论研究

发布机构: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时间:

移动端教学交流辅导与资源共享模式实践与理论研究

赖守亮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与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目前的教学交流辅导模式还建立在电话、微信群和QQ群的初级基础之上,缺乏大数据管理和资源共享、实时交互的特点。资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能解决问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移动端教与学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最好办法。当前移动端教学交流辅导模式:APP(应用程序)设计、H5交互设计,移动➕云的服务模式正成为未来,多格式的资源共享服务将成为师生间的黏合剂。

【关键词】移动端;教学交流辅导;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赖守亮(1976-),男,湖北广水人,设计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艺术设计。

在美国,大多数的大学均有基于移动端和云服务的学习应用程序,其教学交流辅导便捷,资源共享众多。比如Qstream(问题导向) 是哈佛大学开发的一个基于问答系统的实时学习分析平台,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基于问题的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者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领域回答问题,系统会给出即时的反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点的长时记忆。再比如美国的Blackboard Mobile (移动黑板)学习平台注重学习过程设计,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互动与分享。Blackboard Mobile 移动学习平台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定制个性化通知,支持热区响应、多项选择、填空、匹配等多种测验活动。课程创建者可自主创建活动,设定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活动的级别等,并提供学习者的花名册便于讨论交流和小组协作学习,提供博客功能允许学生讨论、上传附件等实现资源共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立了一个基于短消息的英语学习系统。它基于短信息服务,实现用户与教学服务器端简单的双向交流。用户以发送短信的方式向教学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教学服务器分析、处理后,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请求内容或其他反馈信息。这个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了作业练习、提问、自动回复及教务管理的功能。欧美发达国家不仅学校在主导移动端学习的研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公益组织都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十分活络与成熟。

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定位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目前国内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方面,实际开发应用的移动学习平台较少。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基于各种流行的技术或网络标准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在设计层面,多是侧重移动学习平台的内容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习管理。而国外关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针对特定技术或网络标准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的并不多,而是偏向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整体框架设计和探究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的原则,而且更加偏重于移动学习平台在实际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

国内的现有案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培优和在线作业方面,绝大部分都有收费情况,鲜有师生实时交流和互动功能,以及资源贡献功能。

一、移动端学习的优势和效率显而易见

(一)移动端学习将成教学数字化生存的主要平台

图1 移动端上网成为趋势,数据来源:新华网.png

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服务区块化、精细化将成为焦点,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用户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黏性(图1)。同时,移动端学习相对于教室学习和固定端电脑学习,其优势和效率较为明显。首先,移动端上网已经成为趋势,近两三年内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尤其是诸多办公应用程序的移动端版本开发、娱乐休闲应用程序的不断壮大,移动端上网显然已经成为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之首选。

其次,多年以来我们提到的数字化生存,现如今在移动端服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包含了吃穿住用行,好包括工作和学习的端点与中继服务,甚至还包含了监督、支付、晋升与学习充电的功能。所有这些必然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二)移动端学习和交流填补狭缝时间

图2 移动端与PC端使用网络的比较.png

因为手机功能的扩展、屏幕更大更清晰、容量提升、用户身份易于确认、多种应用方便转换等诸多优势,移动端学习交流正在成为一种流行和便捷之选而迅速传播开来(图2所示)。

与固定端相比,移动端包含的功能更多、操作方式更灵活多样、传感器及定位服务更加实用、对场地和空间要求较少、软件迭代速度较快,以上这些优势正是移动端学习对忙碌人群时间利用的有效补充与合理挖掘。

(三)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师生间的黏合剂

手机图片、音频、视频共享被认为是未来手机业务的重要应用。也就是说,人们的兴趣点和喜好已经发生了偏移。如果单纯的知识灌输,或者说旧式的、传统方式的、固有手段的知识点串讲早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兴趣了。他们为什么会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刷朋友圈上、追剧追综艺节目上、玩游戏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图片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大于文字,而音视频的更甚之。

长期以来的教学体会就是教师如果在教学班的微信或者QQ群里发一张自己制作的表情、搞笑图片,一定会引起整晚的热议。如果发一段自己或者团队拍摄的小视频,则会更加引起轰动效应。这个时代,要求我们顺应人们的喜好去设计我们的经济模式,诚然,教学模式也应该深谙学生们的行为心理学。

(四)移动➕云的服务模式正成为未来

PC端的教学交流辅导与资源共享模式正走向式微,移动的便捷和云端的大容量及快速正在成为趋势。2016年上半年,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等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互联网+持续催生出新的样态,自2005年产生的网络直播服务在这两年年尤其火爆。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传播者多样化:由于数字方式不像模拟方式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电磁频谱空间,传统模拟方式因频道“稀缺”导致的垄断将会被打破。

2)传播内容海量化;

3)传播渠道交互化;

4)受传者个性化;

5)传播效果智能化:借助类似于POS(销售数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媒体能够对观众的收视行为及收视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6)管理者、传道者、技术支持者和受众时间碎片化。

(五)移动端学习模式更能集中各相关方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突破51.7%,手机网民6.56亿人,上网设备向移动端集中。移动端学习模式研发,可以让学校、社会和家庭更多地参与到学生学习中来。

通过教与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为内容的改革试验工作,找出现行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过时的、不适时宜的手段,并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过程以及人才培养保障体系进行探讨、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成果可以推广到全校近5万人教学模式改革上,并预计可推广到湖南省内外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甚至为部分全国院校提供相关理论和实施经验以及数据依据。

二、移动端学习模式的技术解读与架构

(一)移动端学习将成教学数字化生存的主要平台

移动学习平台大部分都提供了富媒体支持、离线学习、在线测评和反馈、学习指导以及学习工具支持,平台不再是单纯的内容管理系统,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注重学习者的认知建构和人际交互。而且移动学习平台已经对资源共享、基于问题的学习、移动学习中的协作学习、移动学习平台中的数据可视化呈现等进行了探索、设计和实现。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活动、发现创造、利用学习辅助工具等主动建构认识。

现在对当前主流移动学习平台的介绍,通过对这些平台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可以探寻未来更加具有性能优势的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方法,以方便学习者的实际应用体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二)使用高便携性,省去坐在电脑旁的单一无趣

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主人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三)交流学习与资源共享的隐私性及移动端服务改进设计策略

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数据共享时即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就不同于互联网公开透明开放的特点。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讯用户上网显然是不需要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甚至共享(图3)。

图3 移动端服务及数据交换改进流程.png

3 移动端服务及数据交换改进流程

(四)应用轻便,各方易于参与

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能够用语音通话的就用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代表了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而延续这一特点及设备制造的特点,移动通讯用户不会接受在移动设备上采取复杂的类似PC输入端的操作——用户的手指情愿用“指手划脚”式的肢体语言去控制设备,也不愿意在巴掌方寸大小的设备上去输入26个英文字母长时间去沟通,或者打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

(五)移动端教学交流辅导模式:APP(应用程序)设计、H5交互设计

为了解决什么用户痛点,教与学的需求。解决这些痛点或者需求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哪些有效的功能布局去实施,逐一将核心功能列举并适当完善一下,通过文字或图文的方式描述清楚。建立完善并且合乎逻辑,功能完整呼应的需求文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你是 PM(产品经理)出身的话会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建立在一份完善且有质量的需求文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需求文档进行人力时间的投入,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项目需要投入的预算,同时这些文档后期会有助于产品经理,UI 设计师,技术开发人员等等对项目的理解,减少人员沟通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六)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数据库服务器是企业局域网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度、集中存储和管理、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功能。

网络存储常见的便是文件共享服务,采用FTP和TFTP服务,使用户能够在工作组计算机上方便而安全的访问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而且ftp资源大多是免费的。

资源备份随着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发展,资源备份也成为了资源共享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企业大都采取实时高效的资源备份方式,以便在网络崩溃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信息,以及在灾难恢复的时候起到最大的作用。

当前的大数据管理模式,也是实现实时检测和有效、合法利用的最好方式。

三、移动端学习模式的价值与当务之急

(一)目前的教学交流辅导模式还建立在电话、微信群和QQ群的初级基础之上,缺乏大数据管理和资源共享、实时交互的特点,这是本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教育领域的资源贡献专区,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各类专业教辅和学习资料应有尽有,满足求学者各种不同需求。各个学科资料都有。适合中、小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等群体。实时交互的含义是指在网上各个终端都可以即时实现问答。这种交互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并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学习的水平。

(二)资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能解决问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出版和阅读方式的诞生,知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也在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中更加频繁。在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中网络文库逐渐成为中坚力量,因此本研究以我国网络文库的运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网络文库发展现状入手,系统地研究了网络文库的运营模式。然后根据其运营模式的不同,选取典型代表百度文库、豆丁网和MBA智库百科文档进行个案研究,据此总结出目前我国网络文库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指导课题所关注的教学资源贡献模式的研究。

(三)移动端教与学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最好办法

首先,在碎片化时间中发现问题。利用较为大块的零散时间建构知识体系,而小块的时间用来从无穷多的生活事件、素材中发现问题,初步思考。

其次,把问题在碎片化时间内进行分析和解决。每天的碎片化时段,只要在思考这些问题,在学习,就是在进步,日积月累,在相关的领域就会有一个大的质变。比如学习写作,每天只要弄懂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即可,附上自己的感悟,体验,三个月之后,可能就读完了一部名著。

第三,把学习变成兴趣。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会和自己耍一点心机,多样化利用和整合素材,比如学英语,背单词当然是枯燥的,但如果利用看美剧来学习英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我们当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辅导方式改革;二是训练(指各种类型的作业、结合课程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方式改革;三是资源共享方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应与研究性教学试点结合起来。

教学辅导方式改革要在大力推行QQ群、微信群、博客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基础上,设计新型的、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富有时代特点的H5交互式web设计以及APP应用程序设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随时随地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

训练方式改革: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结合课程的创新性项目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并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参与到大数据调查、收集以及资源建设上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局面。

资源共享方式改革要改革应试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改革原先局限在书本和教科书上的资源不对称弊端,改革“老师讲与学生听”的简单二维模式。

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以课程任课教师(或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学校指定或经负责人申请(填写申报表)、学校组织评审、学校批准等程序予以立项。项目实施以一轮课程教学为期限,课程结束后进行项目验收。

 

考文献:

[1]赖守亮,尚津.从媒介认知能力角度浅析智能手机APP图标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7,4(34):169-171.

[2]秦炳涛,杨云.建构主义视阈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OL].教育教学论坛:1-2[2018-03-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99.G4.20180226.1152.004.html.

[3]范丽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OL].财会学习,2018(04):153-155[2018-03-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460.F.20180226.1046.152.html.

[4]王美艳,赖守亮.幕课环境下艺术设计课程学习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创意设计源,2015(02):48-55.

[5]赖守亮,王孟孟.刍议无障碍网页设计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设计“障碍”[J].创意与设计,2014(03):54-57.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湖南品铭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31-8554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