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湖南品铭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31-85548226
教务管理者视角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肖琼
(长沙医学院,长沙,412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起着促进作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总体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创新。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不防暂先放缓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规模和速度,对有限的教师和有限的课程推进教学信息化,并对其进行重点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树立典型,推出品牌,做出特色,再由点及面,实现信息化教学面的最大化和质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限推进
技术与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历史前进的两大动力,信息化技术在促进人类文明前进历史上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逐渐参与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且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教育各利益相关方的充分认可,基本上对信息技术推广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态度表现得最明显的莫过于官方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教育政策,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多数师范类高校或教育学院开设,企业乐此不疲的为教育提供各种资源、应用、方案和服务,学校大刀阔斧开展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从刚开始的排斥、学习、接纳到逐渐产生依赖,学界对此所开展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学界普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起着促进作用,笔者基本赞同以上看法。从查阅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多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名负责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教务管理者,试图总结当前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的现状和实践效果,与各位同行和专业研究者加以探讨,以期寻找学校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之策。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结合话语情境,本文所指的信息技术是指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信息技术进入高校课堂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表现。
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有很多,但运用得最多最广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就是多媒体教学,俨然已成为当今教师课堂教学最普及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装备到高校每一个公共教室。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和感受,发挥着组织、呈现和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以PPT课件为主要形式的内容展示,我校理论课教学的课件使用率达到100%。但是,从教学观察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呈现是不够理想的,绝大部分停留在播放PPT课件的较低层次,甚至有些PPT课件纯粹是课本的翻版或者浓缩版,没有进行教学设计,也没有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和认知负荷等问题。[]通常而言,有师范教育背景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普遍优于非师范教育背景的老师。我们还发现,低年级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比高年级好,恰好有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经验总结,有研究显示,一旦学生年龄超过24岁,学生对信息技术比较了解,这时会处于一种抵触心理,信息技术的使用会出现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
混合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我校部分教师也积极探索使用混合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就探索使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教学主要采用微课、慕课、视频学习。这些微课和慕课资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教师自制,二是免费使用国内外公共平台的资源,三是根据课程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以前两种来源较为常见。从全校范围来看,开展混合教学的课程并不多,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集中在主持了相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老师在尝试使用。近三年来,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度和支持度较高,教师们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热情也随之高涨,每年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数量均达到120项以上,其中改革的主题涉及微课、慕课、互联网+、混合教学的项目约占35%。总体来说,学生对混合教学的学习兴趣要高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起着较好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起着敦促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竞赛,省教育厅每年组织一次信息化教学竞赛,学校以此为契机,从各个层次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竞赛,但从每年提交的作品质量来看,应用软件单一,绝大部分使用的是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简称PPT),且PPT制作技术不精良,运用不够恰当。
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属于省厅级项目,数量较少,通常以某门课程为单位进行申报,如我校在2016年成功申报了《机能实验学》微课课程和《细胞生物学》名师空间课堂,这类项目建设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项目建设要求较高,需制作微课并投入平台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并且实践效果良好,学生评价较好,但这是少数成功案例,难以实现常态化。
受资源条件限制,学校在线学习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课全程在线学习的形式尚未开启,选修课程开展在线学习较多。但从现有的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监控情况和学生考试成绩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选课后很少全程跟进学习,而部分网络课平台没有教师监控学习的功能,导致网课学习处于放羊的状态。另外,一般性本科院校受平台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较少有条件开展在线教学。
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塞入”、“加入”、“嵌入”及“融入”四种类型。[]这四种状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前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仍主要处于初级阶段,未达到使用专业软件以及利用网络促进教学互动的高级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总体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创新。[]这是是一般性本科院校信息教学的普遍水准。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对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起着“革命性影响”。期望是美好的,但过程是艰辛的,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建设的过程,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跑偏”的情况。执行“跑偏”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这里仅从教师层面进行分析。
教师长期不加选择、没有追求的使用PPT课件(譬如把课程内容甚至是讲稿输入课件,上课时对着课件念),可能会对教师的能力发展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如照着课件念,滋生懒惰情绪,对课程内容掌握不扎实。前不久,笔者与一名教龄三年的老师进行了非结构交谈,在谈及如果没有课件,你能否流畅的上完一堂课?他的回答令我很吃惊,他说:“如果没有课件,我上课会很紧张,因为我担心会忘记要讲授的内容,也有可能这堂课没办法讲下去。”还有一种课堂令人担忧,即一堂课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看视频。教师过度依赖PPT课件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不加选择或者是强制使用课件教学,还有一种危险就是埋没教师才华,如有些英语老师能飚一口地道的英语,有着优美的音色和朗读魅力,但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影响下,非得用播放录音来代替;又有的老师能写一手很好的粉笔字,但为了省时省力,却都敲在PPT上展示,实属遗憾。教师的才华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大概也是在大学里有“绝活儿”的老师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我校是一所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各学科协调发展,专任教师的学科背景也全部来自相应领域,在任教前,对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信息技术掌握较少,根据学校教学督导的听课情况反馈,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素养不够理想。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跟不上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步伐,这也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通常来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准确分析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对信息进行输出的能力。[]就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获取信息、准确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表现为获取信息渠道单一、获取信息滞后或无法获取一手信息和前沿信息,信息意识不强,分析信息出现偏颇或仅呈现信息而不能评价信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缺乏,没有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导致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媒介及多媒体技术去改善、优化和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可用的教学应用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PPT、WPS、Authorware、Director、Flash、Corel draw、方正奥思、Articulate storyline、Articulate Studio等,制作辅助工具如电子数据表、数据库、电子黑板、CAD制图、SPSS、录频软件等,资源平台如各类移动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公开课平台、学习资源APP等,而实际上,教师用的最普遍的是PPT课件,很少用其它的教学应用软件,或利用辅助工具制作合适的元素和资源。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学应用软件的了解,即便有所了解,也对学习使用新软件存有畏难情绪。我校绝大部分老师也是使用PPT课件,但有少数老师尝试研究使用其它应用软件,如董俊老师通过自学掌握了Articulate Studio的制作技术,曾在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融入不同领域并大力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成为大众的期许,实际上,信息技术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令人吃惊[]。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达到大众的期待值。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不防暂先放缓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规模和速度,对有限的教师和有限的课程突进教学信息化,并对其进行重点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树立典型,推出品牌,做出特色,再由点及面,实现信息化教学面的最大化和质的最优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教学技术是每位老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有的学校教务部门强行要求教师上课使用PPT,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求教学资料齐备,其中就包括教学课件,要求课件设计合理,制作精良。使得很多老师上课使用PPT是为了“应付一下,意思一下,点缀一下”。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中,可以先实行有限推进教学信息化,待一所学校培育出部分成功案例时,再考虑扩大推广范围,由点及面,逐步实现全面教学信息化。建议有限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练成一手精湛的信息教学技术、制作精良的信息教学作品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从教务管理的角度看,只能要求“有限”的老师做到教学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二是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展现才华,作为高校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训练,只要能展现自己才华的方式都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上不设评价指标,可设附加评价指标,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得好的老师可以给予附加分,这就避免了部分教师因为刚开始不擅长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获得较差的评价,而打消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有个性、有才华、有发展潜力的老师。三是信息化教学平台贵、费用高,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成本高,学校的资源和平台都是有限,因此从硬件上来说,目前也只能有限推进教学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相关技术支持和技术课程培训,而是主要通过自我摸索方式等非正规训练来适应教育改革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我校教师初入教学岗位,其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修养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自身所受教育经历的经验和印象传承,即所谓的“师承”,可以理解为以前老师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教学生,这种方法是有风险的,因为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二是入职前培训,比如我校新入职教师会有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紧随岗前培训的是高校教师资格理论培训,这其中会涉及部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但在短期内速成收效是甚微的;三是教师的自学、自修、自悟和自省,其主要途径可能有网络视频模仿、同行学习、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等,但这是一个自我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循环才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短期内难以修炼到如此境界。笔者作为教务处工作人员,经常进课堂听新教师和年轻教师讲课,不难发现普遍存在教学设计平庸、教学媒体使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教育教学技能缺失的现象。因此,在有限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上,对典型教师和典型课程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系列正规的信息技术培训,尤其要组织短期集中学习和邀请企业、高校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培育典型。
参考文献
[1] 杨南昌,等.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其质量提升路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5(6).
[2] 李炎,等.信息技术使用对高校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以PPT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72-79.
[3] 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2):10-14.
[4] 梁燕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05-107.
[5] 卢强.技术融入教学的实践逻辑、现实冲突与未来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2):10-17.
[6] 耿永增.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J].电化教育,
[7] 卢强.技术融入教学的实践逻辑、现实冲突与未来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2):10-17.